我的家鄉——蘇州。千年古城,人杰地靈,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今天就隨我一起來游覽下蘇州博物館吧。
沿著采用天光的西廊,我來到了主展區。展區分為吳塔國寶、呈地遺珍、吳中風雅、吳門書畫。這里陳列著許多珍貴的文物,最吸引我的卻是從蘇州最古老的古塔虎丘塔中發掘的“五代密色瓷蓮花碗”。它陳列在吳塔國寶展區的虎丘寶藏廳中。蓮花碗由盞托和碗組成,高度為13。5厘米,整只碗顏色介于瓷色和青玉之間,看上去非常通透,瓷碗卻讓我感受到了玉碗的質感,難以想象這只碗居然來自一千多年前,完全打破了文物在我心里破破爛爛,歲月斑駁的形象。碗身飾有淺浮雕大瓣蓮花圖案,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古樸優雅、清新脫俗,雖沒有那種金碧輝煌的華麗卻有一種沁人心脾的的玲瓏與清秀,另外此碗比例也十分協調,讓人看上去賞心悅目。展區的燈光打在上面,如同蓮花碗中清水蕩漾,頓時感覺鮮活起來,不愧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啊!密色瓷極其罕見,連科學發達的今天都無法再造出這類瓷器了,真佩服古人的洪荒之作啊!貝老將此展廳設計成八邊形,讓我們如同置身在古塔中欣賞這珍寶,真是用心良苦啊!
告別了這些“自顧自美麗”的青花瓷我又欣賞起玉雕,蘇州的玉雕藝人能人倍出,技藝超群。“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州郡”,可見蘇州的玉雕聞名全國。中國人敬玉、愛玉、贊玉、賞玉、戴玉之風經久不衰,玉在世人心目中有著無比美好的形象、有著非同尋常的分量。“謙謙君子,濕潤如玉”應該就是古代用來贊美品性極好的男子的吧。一塊塊良玉經工匠精雕細琢后變得價值不菲、寓義非凡。在這些展品中我最喜歡陸子剛的一枚司馬光砸缸白玉牌,陸子剛是蘇州琢玉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在明朝已經成為曠世珍寶,到了后世,子剛玉更成為國家級的藏寶。只見這塊用新疆的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玉牌呈長方形,牌身正面上部及周緣飾龍紋,中部淺浮雕司馬光砸缸圖,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家喻戶曉,小司馬光為救玩耍時掉入水缸的小伙伴,搬起石頭奮力砸缸,小小年紀就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牌上所刻三個小朋友動作惟妙惟肖、自然傳神,場景緊張生動。背面上部同樣飾以龍紋,中下部浮雕行草詩文,工整流暢,落“子崗”款識。可是這樣一位來自蘇州的大師卻沒有傳人,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離開忠王府,我的這次蘇博之行也結束了。回想著前兩次我來到蘇博,走馬觀花,說不出個之所以然來,一無所獲,真是感到太慚愧啦。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蘇州博物館坐落在蘇州古城內,依于太平天國忠王府。是建筑大師貝聿銘的封筆之作。遠遠望去,粉墻黛瓦、古色古香,猶如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畫。走近一看,幾何形圖案構造卻又不失現代氣息,與周邊的古建筑結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入口處像堆疊的魔方,干凈對稱。走進館內,來到中央大廳,透過窗戶,映入眼簾的是園林式花園、池塘、小橋、假山、竹林、亭臺交相輝映,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幾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換景,妙哉!讓人不得不佩服貝老的鬼斧神工。
明、清的瓷器都陳列在吳中風雅展區,被稱之為陶冶之珍。撲面而來的各類青花瓷,不禁讓我想起了方文山寫的歌詞“素胚勾勒出青花筆峰濃轉淡”,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個清朝康熙年間的青花人物筆海,筆海即體積比較大的筆筒,此件筆筒繪圖精美,上面所繪的有打扇的仆人、手持拐杖坐在凳子上的老婦人、向老婦人作揖的男子和兩位輕聲交談的文人。五人栩栩如生,形態各異,人物的衣履和周圍的物品和景色用濃淡不同的青色來表示,層次分明,極富立方感。聽解說員介紹后才知道,這就是五彩青花。我不禁覺得古代文人格調好高哦,連筆筒都用這么精美的,要花不少銀子吧。
沿著一個個展廳,欣賞著一件件展品,有精彩的書畫長卷,有精制的隨葬玉器,有精美的青銅禮器,有栩栩如生的玉琢核雕,有簡約的明代書齋陳設,還有顧家不惜性命保護下來的古書字畫等等,這般精美的東西,今生得以一見,真是人生一大幸事。穿過文征明手植的紫藤,沿著博物館的后門,我來到了位于東側的李秀成忠王府,與博物館的素雅極簡風格相比這里華麗不少。這可是全國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組太平天國歷史建筑物。
六年級:朱嘉熙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28769.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