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第一縷墨色,從遠處跋山涉水而來,編織出了絲綢般的夜幕。新年夜里,歡聲笑語像洶涌澎湃的潮,一浪催促著一浪,五光十色的煙火映著幽藍的夜幕,將喜慶的氣氛襯托得愈發云蒸霞蔚。
在父母親的孩提時代,臘月的初旬,孩子們便扳著指頭盼春節。期末連著年關,能有幾個“心中不盼春節到,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孩子捧著漂亮的成績單過年呢?那便玩吧——常有一伙兒男孩聚在一個屋里,那是在抽陀螺。抽陀螺要在平坦光滑的硬地上,農村地上不得不見雜草碎石,所以那屋里一定有張城里帶來的光滑又寬敞的大桌子。陀螺還是要手工做的。陀螺的原料就是一小塊木頭,柳木、松木、梨木等都行。木頭那里去尋?喏,自家廚房中。木頭分硬、軟木。軟木料削著省力,硬木料削著費勁,但硬木陀螺結實,沉甸甸的,比軟木陀螺轉起來慣性大。硬木柴燒的火旺,廚房里有經驗的外婆或媽媽愛用的就是硬木柴。制作時,先削一個短圓柱,再將一頭削成錐形,這過程實則很是麻煩,削傷手是家常便飯,極可惡的是,常常在削最后的錐形時興奮得一用力把上頭的圓柱給削剩了半邊,一個陀螺就這樣廢掉。那是實在拿不出銅板兒的。街坊四鄰總有那么一個老手藝人,有錢人家的便可以花錢托老手藝人做,甚至拿壓歲錢先壓上,也要有一個陀螺來滿足虛榮心——沒陀螺的大年初一甭想參加“陀螺角斗王大賽”。那些圍成一群的男孩,玩的就是“陀螺角斗”:角斗雙方各自將自己的陀螺抽打得高速旋轉,然后大力抽打,讓自己的陀螺朝對方的陀螺撞去。兩只旋轉的陀螺像角斗士一樣勇敢,旋風般撞向對手,猛烈碰撞后,各自閃向一邊,轉速降低,于是雙方再次奮力加鞭,讓陀螺轉得更快,重整旗鼓后再戰,直到一方的陀螺被撞翻,角斗的一個回合才算結束。這一回合便能斗個一上午的,孩子們在冬天也能抽出一身汗。
玩罷,轉眼到了臘月二十三。大人們似乎才曉得要過年了,總算讓早就按捺不住的孩子們感到了點年味。這天開始大掃除了,家家洗曬出被褥,不管男孩女孩就愛在底下鉆、滾、逐、跑。按照禮節,在晾出的被褥下嬉鬧,是絕對忌諱的。孩子們哪懂,于是——收被子時被人家拽著衣領送回家的孩子可真不少,免不了“年債”嘍!“打的打,罵的罵,孩子們依舊笑哈哈”父親這樣感慨。是啊,誰會在年末為孩子的錯誤定要折騰得死去活來,和氣生財嘛!大掃除完后,要置辦年貨,孩子們是非去不可。
臘月二十七八,年味漸濃。鞭炮聲從西家響到東家,對聯窗花從南家貼到北家,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從早到晚一刻不休。親朋好友從五湖四海紛至沓來,少不了帶來些禮品或壓歲錢。大人們晚餐相互祝酒,孩子們也要備好一套又一套“說辭”:“親朋好友來相聚,祝福送上一句句。祝各位——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福星高照蒸蒸日上五谷豐登日進斗金蓋世無雙闔家團圓財源滾滾來……”就是要這樣不帶停頓一口氣順溜兒地說完,還要專為家中老長輩磕頭如搗蒜,這就決定了紅包的分量。把親朋好友說得樂開花,明年說不定就從城里帶來些稀罕物件兒。這說辭每年還得變著花樣,上學跟老師學成語便為了春節露這一手。
照老規矩,這一天還要祭祖祈神,大人們在中午之前還要準備好祭祖祈神的酒菜。這是一項很無聊的儀式——起碼在孩子眼里。待時辰一到,桌子擺好,蠟燭插上,再擺上大盤的肉,大盤的魚,大盤的果脯,大盤的饅頭,大碗的酒……一擺就是兩個多小時。男孩們就等著祭祖過后那幾響大禮炮,卻被男人們認為在一旁待著準備偷吃那“好幾大盤”,早早被轟回了家。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電視機已經基本普及。于是除夕晚上一家人必定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平時怕耗電費,電視只是個擺設。所以任外面爆竹聲聲欲炸耳,孩子們困得低枝倒掛,也要往嘴里胡亂塞一把花生米,強打精神,眼睛直勾勾盯著電視屏幕,迫不得已被母親抱上床的,聲嘶力竭地掙扎幾秒,碰到床便是倒頭就睡,不知東方之既白。
……
初一:金穎敏
霓光閃閃,私藏純白記憶;煙花串串,歲月如白駒過隙。
女孩們愛玩翻繩。一個孩子一般先把線繩編成“牛槽”,另一個孩子通過勾、挑、翻、等各種技巧編出不同的花樣。如此或纏或繞,或穿或挑,纖巧的手指間可以現出“漁網”“面條”“麻花”“手帕”“橋”等不同的造型。一根普通的線繩,由于手指翻的技巧不同,能呈現出千姿百態、形象各異的形狀來,可謂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父親回憶,他說那時不敢著急買男孩們的各種玩意兒,“花生瓜子水果糖”這“三大件”可得備齊,先要犒勞肚子。大人們在“吃”方面不會過于吝嗇,但孩子們也基本曉得自家家底兒,零七八碎兒買多了,壓歲錢恐怕就少的可憐。壓歲錢可是用來買各種小鞭炮,小玩具,還有陀螺的。這些玩意兒在大人面前可不敢買,與零食雖基本等價,卻是大人口中“中玩不中用”的東西,血汗錢怎能如此花霍。“眼不見為凈”父親說大人們其實早也看出孩子們這點心思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難得過年,壓歲錢就讓孩子們心安理得去買各種中意的玩意兒吧。
除夕凌晨,鞭炮煙火已經將天震得半邊亮,教孩子們毫無睡意,起了個大早。年夜飯餐桌少不了一只雞。一大早,大人們也起來,女人們把孩子哄回屋;男人們把雞舍門打開,用短棒把睡夢中的母雞和小雞支開,那紅冠錦尾大雄雞“喔”地一聲吶,在好幾個壯漢圍攔下,連跑帶撲沖出五六米,隨之雙目緊盯束手無措的男人們,不停叫喚,不停瞎鬧,活生生把雞毛蹭掉一地。大年三十的一天,是從家家戶戶一直恐慌的雄雞啼喚開始的。孩子們好奇地打開窗,學著雞叫,雄雞便拼了命往上飛撲,但它頂多啄得到窗椽。男人們已拿來了菜刀,雄雞發現但為時已晚,不一會兒窗前只圍攏了黑壓壓的一片,一個男人大喝:“關窗!”孩子們乖乖聽話,因為雄雞都不知去了哪兒,消失了。
女人和女孩子們則在家中包“扁食”。扁食是我們當地傳統的春節小吃。母親說那時女孩子未上學的年齡就會包扁食了。它是用卷心菜、肉、蘿卜絲、豆腐干等原料炒制成餡的。扁食皮呈矩形,四四方方,把餡料適量舀進皮中央,沾點水抹在扁食皮的邊緣,使之能對折粘合,再按同樣方法向里折一次,最后輕輕將兩邊的尖角向中間重疊,一個扁食就成形了。它形似元寶,蒸熟后晶瑩剔透,皮薄而有韌性,餡雖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鮮美又令人滿足。它便算是勞動人民樸實無華卻有著美好心靈與價值的象征了。
正月初一要穿新衣,拜大年。“正月初一孩子們還是安分些為好,前來拜年的人就要踏破門檻,在人家面前留下壞印象可不好了,一傳十,十傳百,到時候人家都知道誰家孩子是個壞孩子”。父親說這是那個年代父母常“告誡”孩子的話。呵,即便是真的,那就出門吧。這一天孩子們全聚在一起,把各自拿壓歲錢買的玩意兒都亮出來。小鞭炮玩得一不留神就把新衣炸出了個洞,孩子們傻了眼,大人們也氣瘋……這天還有重頭大戲——拍全家福,或者說是“全村福”,并不是每家都有上城的資金,于是稍微富裕一些的人家,就會組織村上要好的朋友一家同去。孩子們可以進城去照相館!也許只是在那天安門背景前停留幾秒,黑白照卻可以把時光定格在溫馨的一刻……
歲月清淺,且看時光走遠。我在冬日的暖陽中了望,當指尖劃過歲月,撥動父母親的心弦,春節的印象便如漫天的霓裳,在素色的年華里蕩漾。
作文網專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作文網微信
ID:www_zuowen_com
關于我們 | 營銷合作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 服務協議 | 投稿須知 | 問題反饋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9032638號-30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作文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www.28769.cn . All Rights Reserved